童音袅袅 海岛佳谣

admin 发布于 2024-04-22 阅读(9)

  你记忆中的童年是什么样的?是三两小伙伴下河摸鱼抓虾?还是骑在爷爷肩头到庙会看戏?抑或外婆手摇着蒲扇,嘴里哼着童谣伴你进入甜美梦乡?

  当我们慢慢长大、渐渐变老,蓦然回首,身边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唯有那童谣依然萦绕耳畔。

童音袅袅 海岛佳谣

  在美丽的天之涯,海之角,以各地方言为载体,口耳相传的海南童谣,展现出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它神奇的魔法语言,在延伸人们生活场景的同时,也延伸了那份属于海岛的绵长记忆。

  国际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海南周刊推出封面报道《摇侬谣 觅童年》,让我们一起唱起那熟悉的旋律,重拾儿时的那份“小幸福”。

  那些简单的旋律,浅显的歌词,被长辈带着乡音轻声哼唱,又被我们稚嫩的童声不断重复,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岁月濯洗,日子摇曳,当久违的旋律重响耳畔,故乡的童谣依旧保有那份不褪色的天真。

  在丰饶的海南岛上,各地的民歌犹如浩瀚南海盛产的珍珠,不断涌现,采之不尽。一方水土,同样鲜活着一方童谣,各地编创的童谣作品在口耳之间世代流传,往往绵延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色彩。这一回,驾一艘小船,荡进海南童谣的小世界,一同打捞起时光小河里的童年。

  四面环海,独特的环境孕育了海南岛千百年来深邃的人文脉络。在丰厚的岛屿文化当中,无所不唱的民歌无疑是海南历史的一面镜子,成为海南人民生活的写照。而童谣是海南民歌中的重要题材之一,海南各地的传统童谣由于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浸润滋养,显得尤为丰富多彩。

  古时,童谣亦被称作“孺子歌”“小儿语”“小儿谣”等。和海南民歌一样,海南童谣历史悠久,伴随着海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在历史传承发展过程中,以其特有的文化意蕴陪伴着一代代海南人民的成长。

  汉代民间歌谣盛行,元封元年,汉武帝在海南岛开设珠崖、儋耳两郡,此后部分汉族人陆续来到海南岛。中原地区的文明逐渐影响着海南原住民的生活,汉族的童谣也随着汉族文化被带入海南。到了宋代,便是海南文化和民间歌谣发展的重要时期。

  日军侵琼时期,以抗日为主题的海南民间童谣大量涌现,在丰富抗战歌谣文化内涵, 提高青少年抗战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流传至今,广为吟唱的海南童谣取材于生活,真实地体现了各个地区、不同民族的方言特色、民俗民风、思维方式和情感色彩等,其中还记录了许多独特的地名和事物,是研究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

  “海南童谣是以海南各地方言为载体,口耳相传的民歌种类,展现出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极富生活情趣的儿童生活场景。”海南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曹量教授认为,方言土语正是海南童谣的生命力之所在,是孕育海南童谣的摇篮。在海南童谣中,我们能发现一些古老的方言表达,如“侬仔”是对婴儿的昵称,“官仔”指青年男子,“敢”指吵架,“阿母”和“拜”指母亲,“妈婆”指外婆。

  日常饮食是海南童谣反映的一个重要主题,如黎族童谣《妮侬听》:“静静不啼莫做声,等姐舂米作酒饼”,描绘了一幅黎族人民把稻米舂碎制作酒饼的生动场景。海南童谣中还包括一部分描绘儿童游戏的歌谣,《猜土子游戏歌》:“猜呀猜土子,土子白纷纷。”我们能通过这首童谣,一窥当时海南儿童的游戏场景。而黎族传统婚俗“槟榔订婚”也在童谣《红嘴哥》歌词“一口槟榔吃嘴香,二口槟榔吃嘴红,三口槟榔去迎嫂,四口槟榔嫂入房”中展现出来。

  海南童谣从饮食、婚俗、游戏之景以及儿童形象等方面描写海南的文化风情,简单的语言传达着丰富且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也是海南童谣遗存至今、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

  丰富多彩的海南童谣犹如一本故事集,将岛屿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风貌娓娓道来。在分类上,海南童谣可以参照民歌,主要分为汉族童谣和少数民族童谣两大类。

  汉族是海南岛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海南的汉族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从而形成了方言上的纷繁与混杂,因此汉族童谣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态势。

  曹量解释,琼文童谣、崖州童谣、儋州童谣、临高童谣、疍家童谣等,是海南汉族童谣中具有代表性的歌类。由于方言不同,各地的儿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大多是儿童在游戏和生活中唱的童谣,以及大人唱给孩子听的歌,如催眠的《摇仔调》、与儿童逗趣的《逗儿歌》和规劝孩子的《教仔歌》等。

  “乒乓摇,乒乓摇,我侬乖乖睡欲大,大起识和爹娘玩,爹娘双双欢喜寒……”优美的歌谣从长辈温润的嗓音中跃动而出,韵律悠长,让人慢慢沉入香甜的梦乡,这是琼文童谣中一首著名的摇篮曲。

  琼文童谣遍布于海口、文昌、澄迈、琼海等琼北一带,既有靠曲调或乐器伴奏的“歌”,也有靠吟诵传唱的“谣”,但后者同样具有音乐节奏等美感。尤其是文昌地区,念唱童谣十分流行。

  “饲牛小子不怕饿,吃到椤柅吃到椤。吃到牛酸到墨旦,吃到赤兰才知无”,歌词当中出现的食物都是当地人童年经常采摘,用以果腹或解馋的野果。这首《饲牛小子不怕饿》是儿童玩耍时唱的歌,在文昌、琼海民间流传已久,易唱易学,童趣盎然。

  另一首《鹧鸪谣》则借鹧鸪之景,既叙事又抒情,层层递进的歌词,伴着悠扬婉转的曲调,动人心弦。此外,琼文地区还有《劝侬好好去读书》《敬公婆》等脍炙人口的童谣,当地大人小孩都会唱。

  微风穿堂而过,老人慢慢摇着蒲扇,唱起崖州童谣,哭闹的孩子渐渐安静下来。崖州童谣流行于三亚崖城以西、乐东沿海等古崖州属地及东方感城一带,分为哼小调(即摇侬调)和少量念白。

  “摇侬咧,摇侬大来拾(学)好样;侬见好样侬慢拾,切勿学人歹样行;摇侬咧,摇侬大来拾好样;摇侬大来去上学,乾坤做高第一名……”摇侬调由成人哼唱,内容主要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长辈的祈祷、祝福等,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学有所成,也有一些庸常生活的陈述。而念白类多为儿童吟诵的童谣,例如顺口溜《摸螺子》,就是根据三亚当地 “看指纹、摸螺子定亲”的民俗而创作。

  “月公公,绣前圆。骑白马,过深塘,深塘深,水仔没脚面……”是一首著名的崖州童谣,它想象奇特又富有生活气息,不似大多数童谣那样明快,反而有几分幽婉色彩。在海南作家、崖州民歌专家黎吉珊看来,由于当时琼南地区老百姓生活大多清苦甚至困顿,故崖州民歌曲调苍凉、沉郁,因此崖州童谣中或多或少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这是其他童谣少有的特征。

  崖州童谣讲究韵脚整齐,歌词对仗工整,且音阶跨度都是五个,因此唱起来朗朗上口。在三亚崖城至乐东、东方一带,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对于目前流传于世的崖州童谣,年轻一代能准确唱出的人寥寥无几。

  而军话童谣在昌江一带却大不相同,语言较为轻快活泼,富有节奏感,注重让儿童在吟唱中认识事物,如《月亮公》《黑麻麻》等。此外,昌江还有一种短小的村话童谣,主要以数说为主。

  儋州童谣在儋州话、军话、临高话等方言区都有流行。原海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黎友合收录整理发现,儋州童谣歌词有三种结构形式,一是七言四句的规整句子,如“小小锯开木好利,小小栋头顶屋基,小小竹根生大笋,小小鱼钩钓大鱼”;二是长短句交替,有些像顺口溜;三是月序歌,例如《十二月谣》,这种童谣篇幅较长,有二十四句之多,句子规整押韵。总体而言,儋州童谣的曲调和节奏都比较简单轻快,非常口语化,具有吟诵风味特征。

  在临高县,富有代表性的童谣是加来镇一带的放牛调,因其曲风明朗欢快,适合儿童诙谐活泼的特点,人们常会在此调中填儿歌之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贻参以放牛调改编创作童谣《读书的故事》,朴实的歌词搭配轻快的曲调,饱含劝勉之意。

  在海南,逐水而居、舟楫为家的疍家人常以歌传情,他们主要聚集在陵水新村港、三亚南边海等地。世代耕海、与天搏斗的生活造就了疍民勤劳勇敢的特质,因此疍歌(咸水歌)的内容大多是乐观向上的。

  “鱼多多虾大大,丰收返去就是过瘾,蟹多多螺大大,阿爸阿妈最精神”,这首《我们疍家人》是疍民从小就会吟唱的童谣,不仅歌唱海上丰收的喜悦,也唱出了疍家人勤俭勇敢的特质。

  作为海南岛的先住居民,黎族人口仅次于汉族,分布在多个市县。黎乡素有“歌海”之称,由于居住地域的不同和方言的差异,黎族民歌格调纷呈,黎族童谣亦是如此。

  据介绍,黎族的儿歌叫“吞弟奥”,黎语中“吞”有“话”“歌”的意思,“帝奥”即孩童。儿童自己唱的“吞弟奥”音调欢快,节奏活泼,常以简朴韵律进行变化、重复和扩充,致使嬉戏情趣达到高潮。

  大人为儿童哼唱的“吞弟奥”,有些节奏规整多样,结构严谨,表现手法独特,唱调以主要音调变化回旋延展起伏,耐人寻味,例如这首《萤火虫》:“萤火虫,两翅膀,芝麻、韭菜种,酸菜种,老姜种,梦牙俄小伙子……”。

  而摇仔调(摇篮曲)曲调缓慢、抒情、优美,可以随着摇篮摇动的节奏随意拉调,给人以安宁、亲切、抚爱之感。其中,有一首旋律甚美的黎族童谣《催眠曲》,曾被广东民族歌舞团改编为《胶园晨曲》(舞蹈)的主题歌,受到许多观众的欢迎。

  摇仔调歌词大多是劝慰孩子好好睡觉,让长辈去劳动,能带回孩子喜爱的物品,如黎族杞方言童谣《摇摇我孙睡》和哈方言童谣《摇仔谣》等。童谣的歌词也和黎族人民的生活场景息息相关,黎族大多居住在海南中南部山区,日常劳动生活就是刀耕火种,下田种地,下河抓鱼捡螺等。

  黎族童谣的主题包含自然万物,例如介绍动物的特征和动物的叫声,代表曲目有《咯咯黑母鸡》《鹦鹉谣》等,主要是数说调形式。念着这些童谣,眼前会浮现一幅原生态的乡野景象。许多黎族童谣还具有顶真的特点,用黎话读来十分流畅,饶有一番趣味。

  与黎族相比,海南的苗族较为散居,以琼中、保亭一带最多。黎苗同胞无本民族文字,均依靠语言和口头文学来完成,因此演唱民歌也成了黎族、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蚱蜢嗲嗲嘎芒末,们仔抹逢拗个牙,拗得个牙给仔玩,鸡公担走仔蹬蹄”, 这首《蚱蜢歌》在海南苗族地区广为流传,妇孺皆知。苗族的童谣大多为“平腔调”,这也是苗族民歌的一大特点,即曲调低沉,旋律起伏不大,节奏缓慢自由,抒情绵长,余音不绝如缕。类似的还有《螃蟹歌》《雨伞歌》《肚渴歌》《金树细》《摇篮曲》等,皆为同一曲调的三言和七言句,涵盖稚趣生活、自然万物、美德教育等丰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