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成人化的童话

admin 发布于 2024-04-21 阅读(12)

  当然不应该。安徒生童话是写给孩子们的,适应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不但有跳跃性很大的情节,而且还有强烈而分明的爱憎观念。孩子的认知系统没有完全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停留在非此即彼的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跳跃,甚至说话都是“头上一句,脚上一句。”不着边际。童话适应了他们的特点,无论是《丑小鸭》还是《卖火柴的小女孩》,都能让孩子们着迷。他们似乎没有警惕童话中的人格倾向,也没有注意到童话对真实世界的描写。其实,童话用儿童的视角描述世界,塑造人物性格,建构故事框架,打造故事情节。只是,孩子们并不是作家,不懂作家的创作心态,只是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受到一些影响。他们并非不能接受苦难,而是看到带有审美趣味的苦难之后,反思一下自己,算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认知的完善。他们会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同情丑小鸭,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笑话没穿衣服的皇帝,但他们不知道,现实中的丑小鸭和皇帝都不存在,只是具备一种隐喻意义,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存在的,带给人无尽的悲伤。虽然这些文学形象是虚构的,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真实可靠的。他们深信有这样的形象存在,甚至把自己等同于这样的形象,也就获得情感陶冶和精神升华了。

  童话本身是写给孩子看的,会从儿童视角出发,描绘世界,但其中一定夹杂了一些成人化因素,不然,只是用给孩子看,就没必要写得那么深刻了。孩子读不懂大部头的名著,成人不但能够读懂大部头的名著,而且能读童话。孩子读童话的时候,以为世界就是童话里描写的世界,却分明懂得一些成人的规矩。似乎童话已经带有成人化倾向,而且对孩子成长似乎没有什么坏处。读童话多的孩子,心智成熟,会带有更多的人文主义关怀,而不是自私自利,毫不顾忌他人的感受。但是,童话发展并非如此简单。很多童话并不是写给孩子看的。格林童话就是这样,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格林兄弟整理了二百多个民间口头传说,写成了《格林童话》一书,本来并不是给孩子们看的,后来经过改编,才弄成了童话。其中一些故事诸如《灰姑娘》《青蛙王子》《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等,都带有成人化倾向,甚至带有暴力、因素,在改编的过程中,改编者剔除了这些因素,才让人看到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

说一说成人化的童话

  《格林童话》中灰姑娘的故事比较古老,在欧洲民间广为流传。经过法国作家夏尔·佩罗和德国的格林兄弟加以采集编写,才变成成人可读的作品,经过改编,才成了孩子们可以阅读的童话。《格林童话》中有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的两个姐姐削足适履,要穿上金鞋(或水晶鞋),本来就够残忍的,故事最后更残忍,就是两只小鸟提醒了王子,王子没有被灰姑娘的姐姐欺骗。小鸟啄瞎了灰姑娘两个姐姐的眼睛。《白雪公主》的原版并不是白雪公主的继母迫害她,而是他的亲生母亲迫害她。王子和白雪公主结婚之后,令人打造烧红的铁鞋,给白雪公主的生母(继母)穿上,让她不断跳舞而死。是不是很残忍?至于青蛙王子保持青蛙形态的时候,在女孩的肚皮上爬,本身就有些,但被改编者一笔带过,或者直接删去,也就没什么影响了。倘若没有处理,似乎可以对一些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且整个故事似乎有着不伦之恋。《睡美人》的故事也是如此,有着不伦之恋的倾向。喜欢睡美人的王子并不是一个救美英雄,而是一个“恋尸癖”,致使睡美人怀孕之后,才让睡美人苏醒。

  很多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原版并不是那么温情,也不是让孩子能够接受的。经过改编之后,孩子们似乎可以接受了,但很多童话故事里有着成人化的倾向,并不容易被发现。很多现在流行的童话都是作家们写的,加入了一些成人化的素材,不但有一些网络语言,而且还有成人化的眼光。似乎要让孩子提前进入成人化的世界,也让孩子不再幼稚,变成“小大人”,变成思想成熟的人。其实,童话就是童话,没必要搞成人化倾向,也没必要弄得很时髦,尤其不能加入网络流行语,不能加入一些暴力、的情节,以免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但是,成人化的哲学思路可以引入,让孩子们深思,而不是让他们沉迷于惊险刺激的情节。像《小王子》那样的童话已经很少了,而受到日本漫画影响的童话越来越多,甚至直接弄成动漫书和视频流行于世。当孩子沉迷于这些东西的时候,成人世界中的暴力、、非法买卖等因素就渗透进他们的意识中,对他们形成不良影响。如此来看,这些受到日本动漫影响的带有成人化倾向的童话还不如格林童话格调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