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天津市河东区检察院女检察官孟爱菊默默助学七年的事迹披露后,催生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八年来,“爱心妈妈”从一个人发展到一群人,陪伴着贫困、孤残未成年人不断前行。
在天津市河东区检察院“半边天家园”,有一个醒目的“检察官爱心妈妈”Logo标志,上面写着“用爱心温暖社会,以善举诠释职责”。
近年来,“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共帮扶贫困学生、孤残儿童和困难群众千余人次,为数万名学生和外来务工子女宣讲法律知识,先后被评为河东区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品牌项目、“天津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和“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2012年,我根据真实案件编写了法治情景剧,演员都是我院干警,至今参与演出的干警已经换了三批。由于这个剧的题材选得好,贴近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每年在学生假期和普法日,我们都会到外来务工家庭多的社区演出。到目前为止,已经演出了60余场,历演不衰。”该院办公室副主任、剧本编剧于秀珺颇为自豪地说。
情景剧讲的是未检部门办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件。小林和小松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忙于生计,平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时间长了,两个孩子沉溺网游,无法自拔。后来,因为没钱上网,他们相约抢劫,抢得一部手机。
谈到自己犯罪的原因,一个孩子说:“父母对我的学习也没什么要求,能上到什么程度就上到什么程度,将来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另一个孩子说:“家里太穷了,想玩,又没钱,就去抢了。”
在天津市河东区常州道社区,说起“小苗圃”图书园地无人不知。“小苗圃”设在街道社区,里面放着该院干警捐赠的各类图书,旨在丰富外来人员子女的课余文化生活。“小苗圃”设立后,“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定期深入社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培养他们的法治信仰和规则意识,为他们打好法治“疫苗”。
“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首批组员张云燕介绍说:“这个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较多,有着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通过滴水穿岩的方法,‘小苗圃’就是我们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制的特殊帮扶基地。我们坚信,积极阳光的心态,能够帮助孩子们走出人生逆境。”
2017年母亲节前夕,婷婷来到天津市河东区检察院,把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检察官张俊玲手上。
“从2008年至2017年,整整十年,张阿姨每年春节都会给我们送钱,还有端午节、中秋节……张姨和姨夫还会接我们一起过节,带我们吃饭、逛街,把我当亲生孩子一样对待。今年,我当妈妈了,看着自己的孩子,越发觉得阿姨给予我的是多么珍贵。”婷婷含泪讲述了过往的一段经历。
“2008年,因轻信他人谎言,我被人诈骗了3万元人民币。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重病。3万元对于我家来说,是一笔巨款。多方求助、解决无果,我向河东区检察院提出控告。在检察院的大门口,我遇见了一个好心人,一个改变我命运的人。”
那个人就是张俊玲。她主动向婷婷了解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并陪她一起到控申科说明情况。后来,此案通过立案监督程序,由区院提起公诉,被告人被依法判处刑罚。至此,人们都会认为此事完结了。然而,暖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事后,张阿姨来我家看望我和母亲,告诉我有困难就说话,一定会尽力帮我解决。临走,她偷偷地在枕头下面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是1000元钱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过年了,买点好吃的’。”
“今天,我来这里,是想告诉大家,张阿姨不仅是一位敬业的检察官,还是一位像我这样的无助孩子的好妈妈。她的关爱,一直是我乐观生活的动力。”
2011年,该院“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成立,由25名女检察官组成。自成立以来,她们以助困为民为己任,通过每年开展夏季送凉爽、冬季送温暖、平时送法律等活动,关爱孤残儿童、嫌疑人困难家庭等。
彩灯高挂,“福”字铺天盖地,街上的年味儿越来越浓了。在工作之余,“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正在精心地为孤残儿童编织毛衣。
“亲爱的宝贝:当你穿上这件毛衣的时候,是否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这是你很多素不相识的阿姨共同为你编织的……我们愿意做你的妈妈,陪着你,呵护着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伴你成长。”
2011年,该院女干警参加了区妇联开展的“恒爱行动——寻找爱心妈妈编织毛衣”活动。自此,检察官“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积极与社会各界组织如妇联、共青团、社会公益机构等建立联系,在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中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实现资源共享,并与孤残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经济上给予资助外,“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还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讲述法律知识,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又到开学季。该院会议室来了6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儿。他们和“爱心妈妈”坐在一起,真诚地说:“我们一定不辜负检察官妈妈的教育帮助,用我们美好的明天,回报您们的关爱。”
有温度地执法,还表现在对涉案的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王某因犯罪被判处缓刑,由于无处安身,带着年仅一岁半的女儿寄居在洗浴中心。
“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得知这个消息后,四处奔走,与有关部门协调,帮助王某解决了住宿问题,还为其女儿找到一所民办幼儿园入托,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在执法办案中,“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特别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全力维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
“我犯错误了,检察官妈妈不嫌弃我,经常来看我们,给我们讲道理、讲法律、讲未来。”在履行刑事执行检察职能过程中,“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成员针对未成年在押人员状况,在他们当中开设了“托起明天的太阳”关爱未成年人系列讲座,从教育、关爱、挽救的角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早日重新面对人生,回归社会。
类似的事例,每一位“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成员都能说上很多。在严格司法前提下,让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幡然醒悟、重新做人,不仅是这些孩子的幸事,也是家庭、社会的幸事。
“检察官妈妈们好!”2018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与云南陡坡民族小学采用视频连线、实时互动的方式,共同举办“善洲精神绘彩桥,千里之情一线牵”线上“微课堂”启动仪式。屏幕的那头,数十名孩子们见到一直同他们进行书信往来的检察官们出现在眼前,激动地喊着。
云南陡坡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杨善洲的出生地。2015年,杨善洲的二女儿杨惠兰来津做报告,其间与“爱心妈妈”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次邂逅,让“爱心妈妈”们的爱跨越了时空,延展到了千里之外的陡坡民族小学。
河东区检察院政治处主任、“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刘曦说:“我院一直同陡坡民族小学的学生们保持着密切联系,为该小学捐款用于校食堂建设,捐赠图书100余册、资助贫困学生11名,还邀请学生走出大山,来津参观,感受祖国发展的大好形势。”
智慧检务的推广,为“爱心妈妈”开展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为了把“爱心妈妈”精神传承下去,她们依托“在线未检课堂”“读书在线分享”等形式,为学生们开展线上普法教育、亲情陪伴活动,为学生们送去真情与温暖。
在“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后,河东区委号召全区各部门向“爱心妈妈”学习,紧密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传递爱心,帮扶群众。
进入新时代,“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更加忙碌了。为了当好“妈妈”,她们要随时掌握贫困学生、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运用孩子们便于接受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近日,“爱心妈妈”前往一名父母残疾的受助学生家慰问时,这个面临高考的学生诚恳地表示,以后也要像“爱心妈妈”一样,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
在线“微课堂”的第一讲结束,孩子们合唱了一曲《心的祈祷》,献给他们的“检察官妈妈”。
最高人民检察院 (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查号台) 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